期刊文献+

“对象的确定性”的整体性阐释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继2014年《强制阐释论》之后,张江教授又推出《再论强制阐释》一文,把中国阐释学建构推向深入,并使对西方强制阐释的批判锋芒更加犀利。“对象的确定性”被逻辑地置于阐释起点位置,并通过“整体性意义”这一重要中介范畴的建构,使阐释的确当性与强制阐释的非确当性得以进一步厘清。心理学的期望与动机论的引入,明晰了强制阐释的心理机制,揭示出阐释运作的复杂性,使阐释学得以在更高层次的具体研究中展开。随之,一个重要的阐释学论题被令人瞩目地显示出来,即本体论阐释学与主体论阐释学的建构及交互关系的阐发。
作者 高楠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168,共9页 Study &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50

  • 1E.卡西尔,张继选(译).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评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释[J].世界哲学,2007(3):32-46. 被引量:23
  • 2赵毅衡:《“新批评”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4页.
  • 3本尼特,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37页.
  • 4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胡经之,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441页.
  • 5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第109页.
  • 6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7《贝克特选集》,赵家鹤等译,200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 8福科,1992年:《什么是作者?》,米佳燕译,载《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王岳川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 9海恩斯、诺尔森,2006年:《贝克特肖像》,王绍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10米勒,2005年:《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422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