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韵外之致』的理论发展及其内涵渊源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司空图所确立的『韵外之致』融合了『意象』理论与『滋味』学说,形成了不同于魏晋之『韵』的内涵,但并没有阐明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对于立足具体而又超越的矛盾关系也没有具体阐释。宋代的诗书艺术理论,在继承司空图『韵外之致』旨趣的同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韵外之致』的理论更趋完善。以此理论反观书法艺术,则可将高深玄妙的『韵外之致』落实到具体作品中。
作者 杨晓萍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书法》 2021年第7期91-94,共4页 Calligraphy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张少康.论意境的美学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4):50-61. 被引量:40
  • 2程相占.佛学境界论与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J].东方丛刊,2002(3):74-85. 被引量:7
  • 3王济亨,高仲章.司空图选集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103.
  • 4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 5钟嵘.诗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 6张岱.陶庵梦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7张振砜.史通笺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 8刘禹锡.刘禹锡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 9石俊,主编.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上卷[C]//僧肇.不真空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 10李乃龙.中晚唐诗僧与道教上清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0(4).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