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双重骗担保贷款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于行为人通过欺骗担保人而获得真实有效的担保,进而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双重欺诈行为的刑法定性和处理,存在着不同认定路径的争议,导致司法判决与理论中对于罪名的认定存在差别。在此类案件中由于出现三方法律关系,对于骗取真实担保获取贷款的行为刑法定性争议根源主要在于对贷款担保的性质以及损失的认定上存在不同观点。刑法对担保的评价重心在于担保权的设立时,并非事后担保人的实际清偿情况,这种对担保人和银行的双重欺诈行为实际上侵害的是担保人的财产权益,实际受害人系担保人。在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实施的担保贷款双重骗行为,仅对担保人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对于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实施的骗取担保进而获取贷款的行为则不构成犯罪。
作者 李敏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储运》 2021年第8期121-124,共4页 China Storage & Transport
关键词 双重骗 担保 贷款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9

  • 1刘宪权.贷款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的刑法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4):1-7. 被引量:11
  • 2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3):72-82. 被引量:135
  • 3张明楷.论诈骗罪中的财产损失[J].中国法学,2005(5):118-137. 被引量:111
  • 4高铭暄,张杰.刑法学视野中被害人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1):11-16. 被引量:83
  • 5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4页.
  • 6国家检察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编:《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刑法分则案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第57-60页.
  • 7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办:《刑事审判参考》(第93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26—32页.
  • 8[日]山口厚:《日本刑法总论》(第2版),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4页.
  • 9朱敏明、沈励、刘宏水:《“连环诈骗案”的被害人认定——被告人陈某、章某合同诈骗、抽逃出资案》,《广州法学》2014年第6期.
  • 10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涉众型连环合同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杭州法学》2015年第3期.

共引文献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