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早期话剧初探--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剧是中国话剧发展早期的戏剧形式。二十世纪初的甲寅年,也就是1914年是上海的一段戏剧高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新旧观念的冲撞,面对着一种新的戏剧形式的到来,中国传统的演剧体制遭受到了深深的冲击。但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演剧体制又不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在外来戏剧形式的冲击之下,不仅一直保留到现在,与此同时,还在早期对新剧(中国早期话剧)这种来势汹汹的“舶来品”产生了重要的渗透甚至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新剧创作中大量运用“幕表制”这一创作形式。新剧中幕表制的创作及演出得以借着传统戏曲创作的基因发展到顶峰,当时大部分的新剧团体都是在使用着幕表制进行创作和演出。幕表制的创作和演出方式,虽然有着能够考验演员天分和选拔理想演员的优势,但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缺点。这一缺点对新剧造成的打击在“甲寅中兴”末期时展露无遗。其实这样的结果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幕表制发展的顶峰时期,同样也是幕表制背后的问题渐渐暴露和日趋严重的时期。但是,就是在同一时期,仍旧有诸如春柳剧场等一些戏剧团体,在使用着幕表制进行舞台创作和演出的同时,开始发现和重视到幕表制背后的问题。他们开始不再仅仅关注于票房,而是渐渐开始注重演出剧目的艺术品质,这首先体现在对于演出文本(剧本)的重视,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幕表制演出的高峰时期,同样又是演出文本(剧本)开始被逐渐重视的一个时期。但是,当新剧产生并扎根中国这片土地之后,无论是对幕表制的运用和推崇,还是在后期的各个有识之士对幕表制的批判及对剧本的重新重视,究其原因,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遗留中找到答案。因此,本文作为探索中国早期话剧得与失的文章之一,优先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观念和遗留做一次简单的论述,期望可以对后面关于中国早期话剧的学术探索及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作者 高尚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3期9-11,共3页 Home Drama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