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一九五六至一九五七年北京的第二次工资改革实践 被引量:1

The second wage reform in Beijing from 1956 to 195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为解决第一次改革所遗留的问题,在提高职工工资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工资制度,1956年,中央党政部门启动第二次全国工资改革。然而,随着工人工资的增加与购买力的提高,多地均出现消费品短缺、物资供应紧张的现象。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物资的短缺与消费需求的刚性应对,生产领域并没有足够的弹性因应市场突然扩大的购买力。为平衡供求、保障工资改革成果与维护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国家通过调控工人工资过度增长、扩大商品供给等方式,逐渐缓和了因工资大幅增加所导致的物资供应紧张。第二次工资改革期间对工人工资的提高与调控,成为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改善工人生活水平、平衡供求关系与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一次重要探索。
作者 徐鹏 Xu Peng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21年第3期77-86,共10页 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金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新中国初期工人工资制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19491966)”(2020CXQ1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8

  • 1宁学平,陈秉良.关于国民收入和财政分配三项比例关系的探讨[J].社会科学战线,1981(3):68-75. 被引量:1
  • 2周仲海.建国前后上海工人工薪与生活状况之考察[J].社会科学,2006(5):83-91. 被引量:6
  • 3杨奎松.从供给制到职务等级工资制——新中国建立前后党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J].历史研究,2007(4):111-137. 被引量:45
  • 4《北京、河北、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努力节约粮食整顿粮食供应工作》,《人民日报》1957年3月17日.
  • 5王平.《“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人民生活》,载柳随年等编着《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回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第168页.
  • 6《关于抗旱备荒的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24页.
  • 7《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釆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688页.
  • 8《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供应问题》,《人民日报》1957年5月20日.
  • 9《市人民委员会决定:鲜白薯由国家统一经营,供应给居民的白薯应顶替粮食》,《北京日报》1957年9月26日.
  • 10《白薯代粮食职工满意》,《北京日报》1957年10月4日.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