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叶维廉传释学意义上的共鸣诗学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叶维廉的《中国诗学》一书融汇了中西方诗学理论,打通中国古今诗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诗学的精神实质。他提出独创的传释学概念,从诗人与读者两个角度研究超越媒介局限的美学互通,探究诗学"秘响旁通"的共鸣意义。诗人以物观物,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境地,突破语言的界限,在广阔的文学历史环境中创造出意蕴丰富的回响,这也正是叶维廉传释学的意义所在。
作者
孙思邈
机构地区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21年第7期74-75,81,共3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叶维廉
《中国诗学》
以物观物
传释学
共鸣诗学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闫月珍.
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4-10.
被引量:8
2
朱华英.
叶维廉“中国诗学”阐释的洞见与不见[J]
.当代文坛,2013(1):69-71.
被引量:1
3
石了英.
如何理解“中国抒情诗”——论叶维廉的中国诗学阐释旨趣[J]
.学术论坛,2015,38(8):107-11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叶维廉,冯国荣.
中国诗、诗学的民族原创及其对于美国现代诗的影响[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2):1-14.
被引量:6
2
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杜国清译,第2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
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0-62页.
5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A]..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77.
6
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M]∥中国诗学.北京:三联,1992:83-98.
7
叶维廉.无言独化:道家美学论要[C]//叶维廉文集: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8
叶维廉.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C]//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
9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10
叶维廉.言无言:道家知识论[C]//中国诗学.北京:三联书店,1992.
共引文献
9
1
高翠元.
叶维廉语法诗学探微[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26(2):135-140.
2
殷晶波.
诗性的生存智慧与道家美学[J]
.电影评介,2010(11):110-110.
3
陆志胜.
“郁结”下的“求索”——叶维廉“文化模子”理论[J]
.武夷学院学报,2016,35(2):17-21.
4
刘毅青.
我们的现代性:汉语学术的跨文化潜力[J]
.文艺理论研究,2017(6):26-34.
5
于伟.
海内外叶维廉诗学研究述评[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60-66.
被引量:1
6
贾玉嘉,刘华文.
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J]
.外国语文研究,2018,4(6):61-69.
被引量:3
7
肖潇.
试析唐诗英译中“人”的因素传达[J]
.西部学刊,2021(9):150-152.
8
胡旻.
意象并置与蒙太奇:叶维廉诗学研究范式再检讨[J]
.中国诗歌研究,2023(1):206-217.
9
徐敏慧,管军慧.
诗化小说的幻象重构——以《静》的英译本为例[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19,3(1):81-90.
被引量:1
1
王润华.
杜国清“诗人批评家”的诗学:从艾略特到刘若愚[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0(2):24-30.
被引量:1
2
郭恒茂.
《诗经》中“征夫归家”与“雨”意象的联系分析[J]
.汉字文化,2021(10):36-37.
3
韦茜.
美学欣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在中国画中的体现[J]
.收藏与投资,2021,12(7):19-22.
汉字文化
202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