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初步确定其预测标准。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0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患者141例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初步判断其预测标准。结果共纳入14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治疗有效组130例,男74例(56.91%)、女56例(43.08%),平均年龄(47.30±15.84)岁;治疗无效组11例,男7例(63.63%)、女4例(36.37%),平均年龄(45.41±14.78)岁。有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66例(50.77%),有过敏史10例(7.69%),饮酒史11例(8.46%);无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5例(45.45%),有过敏史1例(9.09%),饮酒史1例(9.09%)。从服药到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 d~9个月;胃纳差为最常见症状,黄疸为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升高最明显;130例治疗有效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措施;校正年龄、基础疾病史、过敏史、贫血、ALT等因素后,单因素分析显示ALT、总胆红素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OR=87.849,P=0.005)是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当总胆红素为29.90μmol/L,预测肝损无效的特异度为88.85%,敏感度为81.80%。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伤主要表现胃纳差及全身黄疸,性别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肝脏损伤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总胆红素>29.90μmol/L的男性患者,需及早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
出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3期170-172,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9040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