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第十一回》与陈建斌的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陈建斌在《第十一回》中,对边缘者、弱势者的主体性乃至主体建构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在马福礼、贾梅怡和金多多等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拖拉机杀人事件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之际,三人的自我认知愈发清晰,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最终得到了较为圆满的结局。而借助人物渐渐拥有自主权、发现自我价值的际遇,电影表达出了对弱势者话语权的关注和对两性和谐关系的倡导,这正是《第十一回》不可被忽视的人文价值之一。
作者 李鑫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3-115,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7

  • 1[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陶铁柱译.《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309页.
  • 2[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艾晓明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71-72页.
  • 3[美]斯蒂芬·K.怀特.《政治理论与后现代主义》,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第119页.
  • 4[法]吕西·依利加雷.《二人行》,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9页、第59-60页、第66页、第29-30页.
  • 5[美]佳·查·斯皮瓦克."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304页,第309页.
  • 6[美]加·查·斯皮瓦克."属下能说话吗?",罗钢、刘象愚主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第133-134页、第131页、第125页、第154页.
  • 7[美]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