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传统乡愁相比,华语电影中的"新乡愁"是集体记忆的影像化展演。叙事驱动力来自于集体渴望,终极指向是安全感的获得。影片通过启用个人记忆资源生产故乡、内嵌到个体情怀的符号表征、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与国家记忆的建构等过程,建立起不在场者某种感性的存在。记忆建构性特征为影像化生产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同时也引发经由电影建构的记忆与历史真实性之间的张力问题。创作者对此应该心存警惕,通过"具体化"和"完整性"进入"深层历史",避免历史沉重感的消解。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4-128,共5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融媒体环境下影视艺术青年文化的审美建构及价值导向研究”(项目编号:20EC19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