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苦荬菜白粉病发生规律及病原菌鉴定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Powdery Mildew of Ixeris Polycephala Cas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感病苦荬菜为试材,采用观察法和五点法首次调查四川省崇州地区苦荬菜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通过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其病原菌种类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苦荬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通常在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变黄、植株生长受阻;秋播苦荬菜在4月中旬开始发病,5~7月为发病盛期。该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没有分支,大小为98~120μm×10~13μm;分生孢子串生,椭圆形,有明显的纤维体,大小为26~34μm×17~23μm;病原菌人工接种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感病症状一致。对病原菌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获得556bp序列(GenBank登录号MN252427);BLASTn显示该序列与GeneBank中苍耳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ITS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MEGA7.0分析显示其与寄生在4种不同菊科植物上的苍耳单囊壳白粉菌聚为一支。因此,引起崇州地区苦荬菜白粉菌的病原菌鉴定为苍耳单囊壳白粉菌(P.xanthii)。
出处 《草学》 2021年第4期57-62,共6页 Journal of Grassland and Forage Science
基金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采用iTRAQ技术对苦荬菜在白粉病诱导下差异表达蛋白研究”(SASA2018A04) 四川省“十三五”牧草育种攻关子课题“苜蓿、菊苣等饲草品种引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2016NYZ0039-4) 四川省财政运行专项“优质、高产多汁饲用菊科牧草新品种选育”共同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140

共引文献9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