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标准化伤员加张力性气胸模型在战伤急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观察标准化伤员结合张力性气胸模型用于基层官兵张力性气胸急救训练的效果,探讨该训练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陆军某部基层官兵62例,根据培训前相关理论考核成绩进行分层抽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遵循张力性气胸标准化治疗的操作规程进行理论授课和熟悉操作流程;在操作实践与演练阶段,观察组采用标准化伤员结合张力性气胸模型进行练习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练习,即自行在人员之间相互模拟练习张力性气胸救治措施。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培训后进行现场急救操作考核;收集、比较两组的理论与操作考核得分、标准化伤员对两组受训官兵现场急救操作的反馈评分,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受训官兵对所在组训练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理论考核所测的两组基线数据为观察组(45.55±12.29)分、对照组(44.13±11.76)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2个学时理论授课和6个学时张力性气胸操作流程训练后,观察组理论考核得分(66.45±7.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6±9.46)分(P<0.05);观察组现场急救操作考核成绩为(79.45±10.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8±17.50)分(P<0.05)。在标准化伤员对两组人员急救效果评分中,观察组得分(3.58±0.62),显著高于对照组(2.98±1.12)(P<0.05)。受训官兵对训练模式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对照组在接受度、兴趣度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过标准化伤员结合张力性气胸模型模式培训的官兵,在张力性气胸现场急救流程中的表现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方法训练的官兵。这种训练模式有利于调动参训官兵的训练热情与主动性,促进基层官兵张力性气胸救治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机构地区 联勤保障部队第
出处 《人民军医》 2021年第8期691-694,共4页 People's Military Surge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54

共引文献101

同被引文献1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