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至善者,心之本体”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紧张及其和解——兼论佛、道对于阳明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7

Tension and Reconcilication Between “The Highest Good” and “No Good and No Evil”: Wang Yangming’s Combination of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Buddhism and Daois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至善者,心之本体"与"无善无恶心之体"是阳明阐述心体的关键话语,但从表面上看,两者是矛盾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它们只是阳明在不同层面对心体或性体作出的界定。"至善"是从体上说,即心体、性体是善的且是最高的善;"无善无恶"之善恶则是从用上说,即心体、性体不是经验层面所讲的善恶。综合来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超越形下善恶的"至善"本体,二是不执着于善恶的工夫及其境界。其中,后者受到了佛老的影响,前者则主要受到佛教(尤其是宗密)的影响。
作者 张培高 吴喜双 Zhang Peigao;Wu Xishuang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4-72,共9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19ZDA02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

  • 1[1 2 3 4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8 39 40 41 42 43 44 45]吴光编校.《王阳明全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9、230、2、243、61、971、106、1306、262、19、277、12、29、1226、1270、1277、108、1046-1047、758、125、115、107、70、117、124、684、154、196、784、1600页.
  • 2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95、196、337、32页.
  • 3.《孝经》[M].,..
  • 4沈善洪.《黄宗羲全集·明儒学案》卷十一[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5、264页.
  • 5郭庆藩撰.《庄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90、318、268页.
  • 6陈寿撰.《三国志·魏书》[M].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795页.
  • 7.《正统道藏》[M].,.第17476、31448页.
  • 8郭晓东.宋儒《中庸》学之滥觞——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视角看胡瑗的《中庸》诠释[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27-32. 被引量:7
  • 9张培高,詹石窗.论王安石对《中庸》的诠释——兼论与二程诠释的异同[J].哲学研究,2016(2):54-6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