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政治文化视阈下的力与美表达——评纪红建《乡村国是》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脱胎于新闻的报告文学,既具有新闻的特性,也具有文学的特征,然而无论是新闻性还是文学性,都不是报告文学的创作目的。因为这些特性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只有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报告才是报告文学的目的本身”^([1])。由此可见,报告文学承担着很强的社会职能。创作者唯有带着突出的问题意识,亲身参与并切实触摸真实的社会现场,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
出处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4期4-9,共6页 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法]让·博德里亚尔 王为民译.《完美的罪行》[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9、7页.
  • 2[捷克]米兰·昆德拉 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2页.
  • 3洪治纲.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J].文艺争鸣,2007(10):39-45. 被引量:108
  • 4[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 5连珩,李曦珍.后现代大祭师的仿象、超真实、内爆——博德里亚电子媒介文化批评的三个关键词探要[J].科学.经济.社会,2007,25(3):82-85. 被引量:6
  • 6王安忆.《虚构与非虚构》,《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6日.
  • 7董鼎山.《所谓“非虚构小说”》,《读书》1980年第4期.
  • 8蒋楚婷:《把握复杂、丰厚的抗战历史——王树增谈(抗日战争)》,《文汇读书周报》2015年7月15日.
  • 9梁鸿:《我的梁庄,我的忧伤》,《光明日报》2013年8月6日.
  • 10许吻:《军旅作家王树增:写完(抗日战争)心里终于能踏实了》,《文汇报》2015年4月14日.

共引文献91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