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开始出现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的问题。开展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当前不少农村地区的选择,这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对太湖流域部分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农村虽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但更像是一场“环境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村庄无法建立起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政府环境治理方式、村庄自治能力、农民个体因素等都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的建设需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考虑,从农村自然地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与尝试。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9-57,共9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地区乡村工业绿色转型的社会机制研究”(20CSH076)
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项目“丽水大花园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DHYA2020005)
浙江农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长三角地区乡村工业绿色转型的社会机制研究”(20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