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财产性利益转移的认定--以诈骗财产性利益为中心

Defining the Transfer of Property Interests--Focusing on the Act of Swindling Property Interest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通过扩大解释的方式将财产性利益解释为诈骗罪的对象是一种妥当的方式,但是在理论上不能采取完全相同的模式去判断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转移。在财物的转移上,占有转移说是合理的,但是在解释财产性利益的转移上,现有的各种学说都存在理论和现实的障碍;是否具有处分行为是判断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是否转移的重要因素。在诈骗财产性利益的情况下,被骗者不具有处分意识,也不会影响利益转移给行为人。
作者 刘一凤 Liu Yifeng
出处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2-88,共7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Police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61

  • 1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1):90-105. 被引量:177
  • 2张明楷.财产性利益是诈骗罪的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3):72-82. 被引量:135
  • 3张明楷:继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3页.
  • 4[日]大谷实.《刑法各论(新版第二版)》,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第214页,第215页,第216页,第215页,第216页,第216页,第217页,第217页,第218页.
  • 5[日]前田雅英.《日本刑法各论》,董瑶兴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07页,第207页,第208页,第209页,第209页.
  • 6[日]中山研一等.《现代刑法讲座(4卷)》,成文堂1982年版,第300页,第303页.
  • 7[日]《最高法院刑事判例集》,第13卷第3号,第298页.
  • 8[日]山口厚.《刑法各论(补订版)》,有斐阁2005年版,第246页.
  • 9[日]大塚裕史.《刑法各论的思考方法(新版)》,早稻田经营出版2007年版,第151贞,第151-152页,第151页,第152页,第157页.
  • 10[日]内田文昭.《刑法各论(第三版)》,青林书院1996年版,第274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