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八佰》:抗战叙事书写的另一种可能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有关抗战历史的部分影像文本中,往往将残酷的战争场面推至后景,将人性价值作为电影内部的叙事支点,人性价值理所当然地超越了国族立场。但如若过度遵循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人性话语过于扩张,必将导致国族立场的暧昧。电影《八佰》避免了“人性”话语霸权的过度延伸,确保了电影内部叙述的特殊的民族国家话语和立场,做到了从普世到特殊的有效平衡,重新建构了有关抗战的历史记忆。
作者 李辅城
出处 《视听》 2021年第10期41-42,共2页 Radio & TV Journal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一卷,第512页.
  • 2李舫.《电影<南京!南京!>,用文化融解坚冰》,《人民日报》2009年04月25日.
  • 3《南京大屠杀》(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黑白纪录片,1982年.
  • 4《屠城血证》(罗冠群导演,1987年).
  • 5《南京大屠杀》(吴子牛导演,1995年).
  • 6《黑太阳南京大屠杀》(牟敦佩导演,1995年).
  • 7《栖霞寺1937》(郑方南导演,2005年).
  • 8《南京梦魇》(纪录片,朗恩·乔瑟夫导演,2005年).
  • 9《南京浩劫》(好莱坞拍摄,2007年).
  • 10英国社会学家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杨渝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