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蒙古、藏民族的族群表征符号,哈达使用广泛、用量庞大,但其生产却多在异地,清代主要仰给于山东临清。临清哈达的商品化连通中原与边疆的双向文化交流,关涉消费地、生产地及流通环节三重维度,与"因俗而治"的王朝民族政策、运河文化的实践张力以及晋商所代表的民间资本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将"何以临清"的问题意识置于清代政治经济的宏观视野之中,理清"显性因子"与"隐性动力"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哈达商品化的运作逻辑,从而从根本上回答山东临清何以成为"历史的选择"。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3,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黄河中下游地区乡村习俗的现代化转型研究”(项目号:16JJD850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