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风转徙的向度流变与本土接受的主体原则——谈《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外文学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立足于文学学、知识史和侨易学的交会枢纽,系统爬梳尼采、歌德、席勒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侧面,以此为线索研究德国精神在西学东渐中的向度变型。该书凸显中国学人在接受“德风”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借“二元三纬”的侨易结构超越了传统上文化传播研究的单向叙事。
作者
刘永强
吴宏宇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9期59-68,共10页
China Book Review
关键词
侨易学
西学东渐
德国精神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刘康.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一个思想史的角度[J]
.社会科学,2020(4):160-173.
被引量:23
2
卫茂平.
席勒戏剧在中国——从起始到当下的翻译及研究述评[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5):95-100.
被引量:1
3
杨念群.
反思西学东渐史的若干议题——从“单向文化传播论”到知识类型转变的现代性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18-34.
被引量:11
4
乐黛云.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3):20-33.
被引量:31
5
姚文放.
重审接受美学:生产性批评范式的凝练[J]
.社会科学战线,2020(5):156-167.
被引量:18
6
胡蔚.
中国,浮士德何为?——当代中国启蒙话语中的歌德《浮士德》[J]
.国外文学,2015(2):25-3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曾军,刘晓静.
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
.社会科学,2007(1):147-155.
被引量:5
2
肖四新.
论《浮士德》的神学内涵[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9(4):31-37.
被引量:2
3
黄嘉德.
席勒的创作道路——纪念席勒逝世一百五十周年[J]
.文史哲,1955(5):5-8.
被引量:2
4
克地,张锡坤.
论“席勒式”的创作倾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8,18(1):49-57.
被引量:2
5
应启后,范小青.
《唐·卡罗斯》和“席勒式”[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29-34.
被引量:1
6
杨武能.
何只“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的反思[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1):55-60.
被引量:14
7
黄兴涛.
清末民初新名词新概念的“现代性”问题——兼论“思想现代性”与现代性“社会”概念的中国认同[J]
.天津社会科学,2005(4):128-136.
被引量:44
8
段琦.
丁韪良与西学东渐[J]
.世界宗教研究,2006(1):104-114.
被引量:13
9
黄兴涛.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J]
.近代史研究,2006(6):1-34.
被引量:76
10
蒋承勇.
浮士德与欧洲“近代人”文化价值核心[J]
.外国文学评论,2007(2):115-12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84
1
汪一辰.
萨特和波伏娃的中国行及其理论意义[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1):331-343.
2
罗思嫣.
顺应、突破与召唤:接受美学视域下双女主影视——以B站网剧《双镜》为例[J]
.新闻知识,2022(9):79-83.
3
花钧.
“受众为王”的狂欢——浅析《一剪梅》在新媒体端的爆红[J]
.新闻研究导刊,2021(4):159-160.
4
张俊丽.
巴赫金理论的中国问题——兼论中国问题研究的新模式[J]
.华夏文化论坛,2021(2):376-385.
5
刘欣.
找寻事件的独特性——刘康的理论生产及其中国问题[J]
.文艺论坛,2023(4):31-34.
6
王小平.
郭沫若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J]
.郭沫若学刊,2004(4):37-41.
7
文学武.
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J]
.鲁迅研究月刊,2005(8):24-30.
被引量:2
8
张金梅.
论90年代前期乐黛云的比较诗学视野——以《世界诗学大辞典》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2):72-75.
被引量:1
9
黄怀军.
鲁迅早期的尼采观新探[J]
.中国文学研究,2006(4):21-25.
被引量:3
10
高玉.
近80年鲁迅文学翻译研究检讨[J]
.社会科学研究,2007(3):181-186.
被引量:6
1
秦微,刘树春,刘军凤,杜晓峰.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文献检索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21,42(3):91-93.
被引量:3
2
叶隽.
西方古典学研究的认知史意义[J]
.哲学门,2009,10(1):322-329.
3
李璐.
新媒体环境下体育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J]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1(15):5-6.
4
宋江文,胡富茂.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下的经济史文本翻译研究——以《20世纪经济理论知识史(1890—1918):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经济学》自译章节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13-20.
被引量:2
5
沈子渝,顾梅珑.
比较文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定位研究--评《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J]
.语文建设,2021(17).
6
王匀.
云南茶马古道上的文化传播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7):237-239.
被引量:1
7
任和.
英雄的抒写——浅析《诗经·商颂》与《伊利亚特》的艺术特色[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10):5-8.
被引量:1
8
李心峰.
吸收外来资源 以资今日之鉴--孙晓霞《西方艺术学科史:从古希腊至18世纪》书序[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35(4):18-21.
9
管新福.
民国文献对斯丹达尔及其《红与黑》的译评[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80-87.
10
于伟.
叶维廉对比较文学研究宗旨的探究--兼谈关于“共同诗学”的论争[J]
.华文文学,2021(3):97-104.
被引量:1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