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接受到求真——关于《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的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叶隽在《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中考察了以歌德、席勒、尼采为代表的德国文学,如何通过身处侨易时空中的近代留洋学人在国内获得接受与传播,以及其在此过程中呈现的向度变型,后者又关乎文化交流中的主体原则与求真原则。本人在肯定接受者作为主体的基础上,拟对叶著提出的“求真”问题做一些辨析。
作者
叶瑶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9期69-78,共10页
China Book Review
关键词
叶隽
德国文学
影响研究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张志扬.
“唯一的”、“最好的”,还是“独立互补的”?——“西学东渐”再检讨[J]
.现代哲学,2007(2):39-45.
被引量:5
2
李珠鲁.
鲁迅与近代思想——围绕尼采思想的接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167-183.
被引量:4
3
王元明.
20世纪尼采哲学在中国的盛衰[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3-29.
被引量:5
4
高利克,杨治宜.
冯至与歌德的《浮士德》——从靡非斯托非勒斯到海伦[J]
.国际汉学,2005(1):266-289.
被引量:1
5
胡蔚.
新中国六十年歌德戏剧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6):8-16.
被引量:3
6
严宝瑜.
冯至的歌德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4):65-72.
被引量:4
7
陈长利.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4):82-92.
被引量:25
8
叶隽.
侨易学的观念[J]
.教育学报,2011,7(2):3-1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88
1
杨武能.
百年回响的歌一曲:《浮士德》在中国之接受[J]
.中国比较文学,1999(4):1-20.
被引量:4
2
冯至.
外来的养分[J]
.外国文学评论,1987(2):3-8.
被引量:33
3
钱碧湘.
鲁迅与尼采哲学[J]
.中国社会科学,1982(2):113-130.
被引量:7
4
范大灿.
从特殊到一般──冯至对德国文学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4):48-55.
被引量:3
5
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214.
6
劳丹.进步及其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
7
回头看与向前看(1930年)[M]//翁文灏:科学与工业化--翁文灏文存.李学通,选编.北京:中华书局,2009:80.
8
室利·阿罗频多.薄伽梵歌论[M].徐梵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9
A·热.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M].熊昆,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0
《国学丛刊》序[M]//王国维.王国维学术随笔.佛雏,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50
1
龙永干.
维特情爱故事的资鉴与浮士德精神的感召——论沈从文对歌德的接受[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2):227-236.
2
李文钢.
“村民日志”的实验民族志意蕴再审思[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1):103-111.
3
毕绪龙.
鲁迅思想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以2005年论文为例[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73-76.
4
崔云伟,刘增人.
2005年鲁迅研究综述[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22-33.
被引量:1
5
张文涛.
再议西学研究中的古典学问题[J]
.中国图书评论,2008,31(4):76-82.
被引量:1
6
周青民,李秀云.
歌德研究综述[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5):31-33.
被引量:1
7
杨姿.
“尚力”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传承[J]
.中国文学研究,2010(1):103-107.
被引量:1
8
王雨海.
多声部组合——论狂人形象的多源性[J]
.鲁迅研究月刊,2010(10):35-39.
被引量:2
9
裘锡圭.
老子与尼采[J]
.文史哲,2011(3):39-43.
被引量:3
10
叶隽.
侨易现象的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1):30-37.
被引量:11
1
王丽,李涛.
李贽“童心说”的现代性精神特质及其教育价值[J]
.教育学报,2020,16(1):120-128.
被引量:4
2
林美茂.
“哲学”的接受与“中国哲学”的诞生[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9):42-43.
3
沈叶露.
张衡的“笔误”与朱熹的“尬解”[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9):51-54.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