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维特根斯坦面向“现象学”的哲学转型:从《逻辑哲学论》到《略论逻辑形式》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很少有人知道,大约是在1929年初,重返哲学舞台的维特根斯坦曾独立地阐发过他自己的“现象学”思想(尽管他对欧洲的现象学运动的确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学”的主旨便在于认定存在着一种能完美地描述被直接给予的感觉予料的“现象学语言”,以区别于只能应对诸物理对象的日常语言。本文将致力于讨论维氏产生这种“现象学”观念的缘起,并对此种“现象学”与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之间的异同做一个粗略的比较。
作者 徐英瑾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门》 2005年第1期117-146,共30页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4

  • 1.文中常用文献名称缩写:1.《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TLP 2.《哲学研究》(Philosophishe Untersuchungen): PU 3.《哲学评论》(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 PB 4.《维也纳版本》(Wiener Ausgabe): WA 5.《大打[Z].,..
  • 2Herbert Spiegelberg: 〈The Puzzle of Wittgenstein's Phaenomenologie〉,收录于他的自选集The Context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Martinus Nijhoff, the Hague/Boston/London, 1981).该文原发表于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
  • 3The Context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页202-203.
  • 4.维氏晚年在《论颜色》(Bemerkungen ueber die Farben)中的一段表白颇令人玩味:''''尽管没有现象学,但现象学的问题总还是有的''''(见该书第一部分53节,第三部分248节)[Z].,..

同被引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