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的逻辑过程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基于"性恶论"的理论前提,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思想理论。"化性起伪"的理论前提是"性伪之分","性"与"伪"的区别表现为先天本能与后天习得,而"性"与"伪"的辩证统一关系又为"性伪之合"提供了理论可能,使得"化性起伪"的价值可能得以存在。在"化性起伪"的实现方式上,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其核心在于强调礼的同时也注重法的规范性作用;通过"隆礼重法"的方式最后达到"化性起伪"的最终目标"内圣外王"。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教化的思想理论,对当代高校德育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作者 吴伟
出处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8,共4页 Journal of He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9

  • 1丁四新.天人·性伪·心知──荀子哲学思想的核心线索[J].中国哲学史,1997(3):32-40. 被引量:11
  • 2牟宗三.名家与苟子[M].台湾:学生书局,1994.
  • 3廖名春.苟子二十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 4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5储昭华.《明分之道——从苟子看儒家文化与民主政道融通的可能性》,第13l-133页.
  • 6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 7章诗同.荀子简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7.
  • 8徐克谦.苟子治世的理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9刘剑康.荀子学术精神述略[J].湖湘论坛,2015,28(2):98-10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