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梗阻性黄疸指由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良、恶性病变阻碍胆汁经由胆道入十二指肠引发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由肝细胞和毛细胆管逆流入血窦、窦周,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黄疸[1]。根据阻塞部位不同,梗阻性黄疸可分为肝外和肝内两种。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胆汁排出路径的机械性阻塞,如肿瘤、炎症、结石、术后黏连等;胆汁性淤积的原因更为复杂,包括感染性、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遗传性、妊娠及手术后等[2]。
出处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664-66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