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区域民间音调与“准曲牌”现象——兼议《东方红》中区域音调的应用 被引量:3

Regional Folk Melodic Types (Yindiao) and the Phenomenon of Zhun Qupai Contrafactum: On the Use of Regional Melodies The East is Red(Dongfang Ho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因相对稳定的亲缘关系,在千百年间生成区域社会民众有高度文化认同、特征明显、后世认定为类型多样的民间音调,人们依此不断锤炼并创造发展,在日常生活和民间礼俗中,以音声技艺形态表达一方百姓喜怒哀乐之情感诉求,从而生生不息。其特征是曲调框架结构既有变形又相对稳定,依此不断创制新词。人们依相关内容命名"这一首",在词曲结合以及传唱中,无论曲格还是词格都会产生相应变化,形成多种"又一体"。这种找不到原初创制,却在其后发展中具备曲牌基本特征的创制模式被称之为"准曲牌"现象。产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的《东方红》,作为"又一体"的区域民间音调,正是这一现象的例证。这种现象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文化认同,为延续千余载、以曲牌为主导的音乐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值得学界深入探究。
作者 项阳 Xiang Yang
出处 《艺术学研究》 2021年第5期4-11,共8页 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1

  • 1项阳.轮值轮训制──中国传统音乐主脉传承之所在[J].中国音乐学,2001(2):11-20. 被引量:61
  • 2王灼.《碧鸡漫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06页,第110页,第115页,第145-146页,第148-149页,第142页.
  • 3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12页.
  • 4周德清.《中原音韵·序》,《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第173页.
  • 5刘肃.《大唐新语》卷二“极谏第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19页.
  • 6周密.《武林旧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史部第590册第245页.
  • 7吴自牧.《梦梁录》,《西湖文献集成》,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第249页,第249页.
  • 8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一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部第585册第212页.
  • 9谢肇淛.《五杂俎》卷八《人部四》,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157页.
  • 10《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一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15页.

共引文献3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