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俗过程
被引量:
4
The Folklore Proces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俗这一概念正在经历又一次嬗变。纵观学术史,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有其关于核心概念(如果它们真的是战略核心概念的话)的特定解读,以及据此引入、开发的新的分析工具,尤其对于人文学科而言,这些概念上的变化通常是缓慢的:旧概念早已不具备学术生命力,却仍在发挥作用.
作者
刘先福(译)
唐超(译)
Lauri Honko;Liu Xianfu;Tang Chao
机构地区
不详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4期106-119,共14页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关键词
民俗过程
人文学科
核心概念
分析工具
学术史
发挥作用
生命力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4
1
李牧.
艺术认同的几个基本模式[J]
.民族艺术,2021(4):117-131.
被引量:3
2
吕微.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
.民俗研究,2021(3):78-87.
被引量:7
3
谢继胜.
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J]
.西藏研究,1988(4):83-97.
被引量:24
4
周星.
作为民俗艺术遗产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J]
.民族艺术,2005(1):52-66.
被引量:35
5
高丙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的民间信仰[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3):146-154.
被引量:84
6
黄静华.
民俗艺术传承人的界说[J]
.民俗研究,2010(1):207-216.
被引量:9
7
刘铁梁.
民俗文化的内价值与外价值[J]
.民俗研究,2011(4):36-39.
被引量:74
8
朝戈金,冯文开.
史诗认同功能论析[J]
.民俗研究,2012(5):5-12.
被引量:23
9
周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J]
.思想战线,2012,38(6):1-8.
被引量:34
10
牛建强.
地方先贤祭祀的展开与明清国家权力的基层渗透[J]
.史学月刊,2013(4):39-63.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4
1
李晓峰,刘俊杰.
重读《茫茫的草原》[J]
.民族文学研究,2023,41(1):94-102.
2
岳永逸.
文化转场、个人的非遗与民族共同体[J]
.民俗研究,2023(1):26-38.
被引量:10
3
刘先福.
作为认同表达的民俗艺术[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2):125-130.
被引量:5
4
曹娅丽.
从诗性叙事到社会表述:热贡六月会仪式的原始艺术特质[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6):80-8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仝妍,王情.
民族舞蹈学的学科范式构建研究——基于“国家在场”视域的文献考察[J]
.艺术学研究,2023(3):17-25.
2
文杰.
洛阳宫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J]
.包装工程,2023,44(14):411-418.
被引量:2
3
马知遥,常国毅.
论非遗传承问题域的拓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12):81-92.
被引量:8
4
马可.
民俗舞蹈的创新发展与转化——以广西东兰布努瑶花棍舞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33):94-100.
5
王一霖.
符号学视角下陕北民歌的创新传播[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2):94-100.
6
蔡达丽.
从“判断”到“共情”:美学如何介入非遗研究[J]
.东岳论丛,2024(4):65-74.
被引量:1
7
段牛斗.
从技术史到艺术史——评《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4,9(2):89-94.
8
李向振,刘璐瑶,李顺.
中国民俗学研究2023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4(2):42-57.
9
刘姝曼.
创造“阈限空间”:“展览空间”在艺术乡建中的困境与可能性[J]
.民族艺术,2024(2):126-137.
10
苏明奎.
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J]
.民族艺术,2024(3):115-124.
1
邱志红.
探索与发展之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回顾[J]
.湖北社会科学,2021(4):83-95.
2
段增光,戴郁珠.
舞蹈与符号:苏珊·朗格符号论美学启示[J]
.戏剧之家,2021(19):108-109.
3
张三夕.
坚守中国传统学术表达方式的现代意义——从张舜徽校雠学著述看“以中释中”之学术经验[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4):114-122.
被引量: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