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社会常人的摄影实践与反符号化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类型,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常人的内容生产实践活动,使得每一个普通人成为摄影实践者。拥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取代了专业摄影设备并跨越了技术障碍,使自媒体与社交网络成为新的内容传播渠道,而网络同时具备了图片生产者自组织的能力,可以被概括为“反符号化”。关于成名的想象,符号化与反符号化过程其实体现的是“控制与开放”“集中与多样”“垄断与参与”等几对关系。
作者 朱夫昕
出处 《新闻论坛》 2021年第5期115-116,共2页 News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7

  • 1何志坚.新媒体技术下的“人际冷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7):370-371. 被引量:4
  • 2陈晓云.影视文化:工业时代的视觉神话[J].当代电影,2000(6):69-73. 被引量:5
  • 3笔者于2013年9月6-9日,在问卷星网站发放了问卷:“社交网络中照片的认知与使用情况”(http://www.sojump.com/jq/2692061.aspx),共截取219份问卷.
  • 4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232-254.
  • 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5:270.
  • 6杨莉莉.从"摄影中心化"到"社交网络中心化"-中西个人摄影史比较研究[C].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3:69-82.
  • 7张玉佩.从媒介影像观照自己-观展/表演影像之初探[J].新闻学研究,2004,82:41-85.
  • 8顾铮.呈现、定义与重构-中国当代摄影中的身体[J].美术馆,2012,6:236-249.
  • 9晋永权.合家欢[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21.
  • 10盛希贵、段海龙.从"艳照门"看网络时代的影像传播及其控制[A].见: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236.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