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血管生成、心肌重构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心肌重构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30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4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生成标志物[内皮抑素、干扰素调节因子4结合蛋白(IBP-4)、干扰素调节因子7结合蛋白(IBP-7)、抗血管生成因子(sFlt-1)和血管生成因子(PLGF)]、肌细胞应激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GDF-15)、细胞外基质重构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炎症标志物(半乳糖凝集素-3)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hs-TnT)]水平。结果经单变量分析,hs-TnT、sFlt-1、内皮抑素、IBP-4、IBP-7、PLGF、TIMP-1、骨甘氨酸、半乳糖凝集素-3、GDF-15均分别与NT-proBNP呈正相关(P<0.0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NT-proBNP、hs-TnT、GDF-15、sFlt-1、PLGF、骨甘氨酸、TIMP-1、IBP-7、半乳糖凝集素-3、内皮抑素、IBP-4含量均升高(P<0.001)。除了内皮抑素、骨甘氨酸和PLGF之外,其他标志物在3年的随访中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且对于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hs-TnT、TIMP-1、GDF-15和IBP-4组合检测优于NT-proBNP单独测定。结论除PLGF和骨甘氨酸外,其他标志物的表达量均随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逐步增加,并为缺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预测信息。采用多标记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的预测性能。
作者 王琦
机构地区 汉中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1期3720-3726,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二级参考文献229

共引文献6065

同被引文献153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