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数字媒介时代下童年的“消逝”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从独特的媒介批评视角出发,把“童年”视为文化的产物,在媒介技术变迁中探讨童年的产生与消逝。信息控制权、秘密与羞耻感以及思维方式是波兹曼分析范式下的判断童年与成年之间界限是否存在的三个标准,文章以这三个判断标准分析了在数字媒介时代下“童年”的存在与否。而“童年即将消逝”也警示人类社会要时刻自省,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守护“童年”和人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 熊丹瑞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
出处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6期14-16,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4

  • 1侯莉敏.童年的“消逝”与大众媒介对儿童生活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1):101-104. 被引量:26
  • 2熊艳红.重新审视媒介生态理论[J].青年记者,2005,(11):47.
  • 3(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5[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6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 A ]. J. Bryant & K. Zillmann. Media effects: Advanced in theory and research [ C]. Hillsdale, NJ: Erlbaum, 1994:61 - 90.
  • 7Feshbach, S. , & Singer, R. Television and aggression [ M ].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1.
  • 8(美)格兰·斯帕克斯.媒介效果研究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3-116.
  • 9卜卫.捍卫童年[J].读书,2000(3).
  • 10喻学林.电子媒体与儿童的道德发展——读《童年的消逝》[J].思想理论教育,2009(2):82-8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3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