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众教育馆作为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中心机构,对开民智、作新民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学者对其缺乏历史比较角度的研究。以此角度观之,既有利于分析民教馆制度与实践的互动机制,总结其制度变迁的内在规律,探讨激发地方社会活力的方式,也有利于与当前社会教育相关理论展开对话。以天津民教馆为例,展望新的研究思路:(一)需将“救亡图存”“复兴民族”“发展工业”等特定社会主题置于文化碰撞的场域中,从社会学、社会思想史角度对新型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进行分析;(二)在此视角下考察天津民教馆的发展史,探索不同社会因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同时运用社会学场域、组织等理论,深入分析政府、商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组织和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可为中国城市创新管理中的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出处
《西部学刊》
2021年第22期121-124,共4页
Journal of Wester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的地方实践与制度变迁:基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编号:16YJC84001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