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鲍艾块葫芦笙的音列和演奏形态分析——中国南方音乐形态个案研究之二

Tone-row and Pe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Bao Aikuai's Hulusheng:An Analytical Case Study of the Music Morphology in Southern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族音乐学家杨琛在他2016年沧源县竹簧管乐器考察中调查到佤族乐师鲍艾块持有的一把五苗葫芦笙,音列为罕见的d^(1)-~#f^(1)-^(↑)a^(1)-b^(1)-^(#)d^(2)。深入的形态分析揭示,笙苗2、3、4构成(Mi-^(↑)So-La)三声核腔主奏旋律,笙苗1、5向下方和上方各扩展一个大三度奏持续音,结果形成一个增八度外框和一个窄增四度音程的特殊五声调式。杨琛现场录制的《打歌调》显示,鲍艾块有意识地在舞曲的主部运用Do-Mi-^(↑)So-La四音列,直到结尾的插部才转为Mi-^(↑)So-La-di(^(#)do)四音列,成功地运用Do和Di(^(#)Do)同五度框架中音的Ma-Mi阴阳转换,造成结尾的"乱段"。进一步的层次化分析指向这种特殊的增八度五声音阶与云黔湘桂特殊五声调式、荆楚中原的"变徵之声"甚至伶伦造律的内在联系,证明鲍艾块葫芦笙是一个有测音实据的、在中国音体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自证孤例。
作者 周勤如 ZHOU Qin-ru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4,共12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