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谈“读经”之方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时下的读经热潮中,大体存在“六经皆史”“经典教条化”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种对“经典”的研读方式,此三种方式皆建立在面对具有历史陌生性的文本——“经典”,而未经反思之态度上。“经典”对人们敞开的方式是复杂的,它扎根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根源处,虽仍潜在地构成人们思想的前视域,但已经被漫长的历史疏离了与我们的关系。面对这样一种文本,理应寻求一种谨慎但具备可实行性的阅读方法,而当代诠释学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合理的经典阅读方法,应该建立在对思维前提的把握与对经典文本的训诂考据之上,并以此为前提对先哲的思考历程——“圣人之意”进行重构。通过这三个互相关涉的切入角度,理解者可以进入一种诠释学的循环,从而展开对经典创作者力图揭示的“圣人之道”的追寻。
作者 刘奕兵
出处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5期52-55,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陈少明.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与新形态(专题讨论)——用哲学论述中国文化经验——以“器”、“惑”两范畴为例[J].学术月刊,2006,38(3):46-48. 被引量:22
  • 2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2):76-90. 被引量:99
  • 3林安梧.《明末清初关于“格物致知”的一些问题--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为核心的宏观理解》[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313-335.
  • 4林安梧.《东西文化的差异与融通:从“筷子”与“叉子”为例示的展开》.收录于《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第一章,北京言实出版社2005年版.
  • 5唐君毅著.《哲学概论》.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1961年版.
  • 6林安梧.《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第6章.
  • 7林安梧.《中西哲学会通之“格义”与“逆格义”方法论之探讨:以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学与中国哲学研究为例》[J].淡江中文学报,2006,.
  • 8林安梧.《道的错置:中国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结》,台湾学生书局2005年版,第7页.
  • 9林安梧.《关于老子哲学诠释典范的一些省察:以王弼(老子注)暨牟宗三<才性与玄理>为对比暨进一步的展开》[J].台北大学中文学报,2008,.
  • 10林安梧.《从"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以王夫之哲学为核心兼及于程朱、陆王的讨论》[J].国文学报,200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