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阳明心物关系解读的三重视野——以“岩中花树”章为中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心外无物思想是阳明心学的基础之一,尤其是《传习录》“岩中花树”章所阐释的心物关系,集中体现了他与程朱思想的差异。在阳明学中,理解心物关系的关键,在于破除现代哲学思潮中将物看成独立于人的客观实在,应把物看成是与人相关的意向性的存在,而任何离开人心关照之物,其意义都得不到确证。在阳明后学中,无论是胡直的“心造天地万物”,还是王时槐的“物乃本心之影”,都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必然渗入了主体的觉解,除此之外的事物并不是心学的聚焦点。在与“存在即是被感知”思想比较之后发现,阳明并不否定自在之物的存在,也不如贝克莱一样,以意识(观念)确证外物的存在,其最终指向的是万物一体的精神境界。
作者 姜波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0-45,共6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AHSKF2019D058)。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6

  • 1方克立.回应中国哲学“合法性”质疑的三个问难[J].人文杂志,2005(4):6-10. 被引量:8
  • 2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39、233页.
  • 3约翰·R.塞尔著,李步楼译:《社会实在的建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9页.
  • 4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学生书局,2006年.
  • 5陈少明.《什么是思想史事件?》,《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 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中国哲学史》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16、117页.
  • 7George Edward Moore, Some Main Problems of Philosophy, London: George Allen &Unwin Ltd., 1953, p.2.
  • 8George Edward Moore, Philosophical Studies, Totowa, New Jersey: Littlefield, Adams &Co, 1968, pp. 1-2.
  • 9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现象学导论》,高秉江、张建华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0-151页.
  • 10丹·扎哈维.《胡塞尔的现象学》,李忠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106-111页.

共引文献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