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代以性为本的本体论思潮,关联的是有关存在的思考。由之而来的存在论与伦理学之间的张力,也不期地呈现在理学发展的过程之中。朱子视《中庸》首章为子思"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写下的文本,其对之所做的注释,就有着标志道学身份并由此指认异端的功能,这突出体现在其为"性""道""教"所作的诠解中。如果说"天命之谓性"是对"吾儒本天"身份的宣告。那能否通过"率性之谓道"建立起五常与万法的联系,便是这一"本天"立场能否落实的关键。朱子对《中庸》首章的注释,正包含着他克服这一张力的努力。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5,共7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贵州大学文科研究青年项目(GDQN20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