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市民文学”的玄机--茅盾延安之行的精神轨辙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茅盾在延安时期参与“民族形式”讨论为出发点,他关于“市民文学”与“民间形式”的观点实际存在冲突之处。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茅盾长期秉持的文学观在抗战时期遭遇挑战,也反映出茅盾参与延安文艺话语建构时踌躇、微妙的心态。在党的文学体制中,茅盾经历了从拒绝充当“旗帜”到接受成为“人民的光荣”的转变,他所秉持的文艺观也从“市民文学”走向了“人民文学”,这背后是茅盾精神的成长史,也是党的文艺体制的召唤史。
作者 郭鹏程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7-214,共1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A]..列宁全集:第20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 2茅盾.王鲁彦论[J].小说月报,1928,(1).
  • 3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J].小说月报,1922,13(7).
  • 4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5茅盾.从牯岭到东京[J].小说月报,1928,(10).
  • 6茅盾.论如何学习文学的民族形式[J].中国文化,1940,(5).
  • 7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A].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8茅盾.西洋文学概论[M].上海:世界书局,1930.
  • 9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 10钱杏邨.从东京回到武汉-读了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A].文艺批评集[C].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