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膳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1],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2]预测,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1990—2016年心血管病总疾病报告表明负担绝对值一直处于增长状态[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日渐成熟和循证药物的蓬勃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但PCI的后续用药和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终身服药,都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而且更有效的一级预防工作尚未有效实施,这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人数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心脏康复对于降低心脏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占有重要地位[4-5]。相比国外,国内因心脏康复起步晚、医保政策不完善及患者对于疾病保健的观念陈旧等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康复模式。中医治未病理论已逾千年,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其中关于心脏康复的内容丰富且历史悠久,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以其独特的疗效而为患者接受。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藏神明,心失调摄则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的异常;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系疾病亦可影响他脏。基于此,中医从中草药、传统运动及情志等不同方面进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现将其综述如下。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5期3978-3982,共5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60778,81403381)
广西高校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05J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