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8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交融与冲突不断重构着国际传播的内容和渠道,在传播技术和形态逐渐丰富的同时,文化场域之间关于话语、权力关系的碰撞也使传播者与接受者更注重传播文本的解读。电影与电视作品既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又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突破文化壁垒、触达多样性的受众并实现文本的解读与文化认同是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的最大诉求。在“文化折扣”影响下,影视作品与生俱来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其在面对异己的文化场域时,必须架构起完整有效的符号解读与重构体系。
作者 李苒 李佳仪 Li Ran;Li Jiayi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共5页 Movie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研究”(编号:21@ZH01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北京国际电影节对首都核心功能建设之促进作用研究”(编号:19JDYTA0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3

  • 1黄波.符号之镜中的消费异化——鲍德里亚《消费社会》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9. 被引量:14
  • 2[美]罗伯特·司格勒斯.符号学与文学[M].谭大立等,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 3ЮМ Лотман Обискусстве[C]. Санкт Петербург скусство СПб.2003.
  • 4[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 5[法]于贝斯菲尔德.戏剧符号学[M].宫宝荣,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 6[法]克里斯蒂安·梅茨.电影的意义[M].刘森尧,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7[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彭吉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8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7-331页.
  • 9Christian Metz, imaginary Signifier: Psychoanalysis and Cinema, trans. Celia Britton et al., London: Macmillan, 1982, p. 14, p. 19, p. 19, p. 18, p. 20, pp. 21-22, pp. 22-23, p. 26, p. 26, p. 37, p. 19, p. 49, p. 51, p. 51, p. 70, pp. 70-71, p. 74.
  • 10JaneMilton,CarolinePolmear,JuliaFabricius,《精神分析导论》,施琪嘉,曾奇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第99页.

共引文献218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