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消费视域下主体性的规训与治理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治理能力和方式提出更高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随着社会分工复杂化、商品不断增加使得个体日益依赖货币与消费进行社会互动,减少人际关系的直接互动,陷入由物所塑造的虚假社会规范进而干扰个体与社会运行。现依据“物体系”理论,分析反客为主的消费品对个体的认知干扰,以提升社会治理的文化动员能力。
出处 《北方经贸》 2021年第12期32-34,共3页 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9KS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6

  • 1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J].社会学研究,2006(4):201-213. 被引量:361
  • 2[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中华书局,2007.
  • 3赖因哈德·西德尔.《家庭的社会演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43页.
  • 4安德烈·比尔基埃等主编,1998,《家庭史》,北京.三联书店.
  • 5李康,2001,《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
  • 6李猛主编.《韦伯.法律与价值》,《思想与社会》第一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7马克·赫特尔,1988,《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宋践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8阎云翔,贺美德等编著.导论:自相矛盾的个体现象,纷争不已的个体化进程.“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 9韦伯.儒教与道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2-33,20.
  • 10费孝通.江村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2

共引文献15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