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伏邪具有感而不发,潜藏一段时间而后发作的特点。狭义的伏邪指伏气温病,广义的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即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1]。《灵枢·贼风》云:"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11期94-96,共3页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4-20)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