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在《逍遥游》一开篇便推出数则寓言故事,最终以一句“恶乎待哉”的反问作结,从而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论是大鹏、小鸟,还是宋荣子、列子,他们的“游”都不是“逍遥游”,因为他们的“游”都是“有待”的。如此,准确理解“无待”之义自然就成了理解“逍遥游”的关键。然而,也就是在这个关键之处,学界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不仅“无待”意谓不明,并亦使“逍遥游”背离了庄子的本义。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6期186-187,共2页
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