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僧肇所破本无义的代表为谁,古今学者聚讼不已。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僧肇对本无义的批评,发现以往学者所忽视的僧肇所言的"好无之谈"反映了南北学风和思想立场之不同。裴頠与僧肇背后有百年相通的学风背景,二者皆重经典本义和道德实践,都与好尚浮华的学风无法兼容。僧肇所破本无义的具体意义有三:非有有即无,非无无即无;无栖神冥累之方;不事修行,徒尚浮华。而基于史料对比,僧肇所破本无义与后世学者所认为的本无宗的代表都有距离。僧肇所破的对象更可能是陷入断见、好尚浮华的本无末流之徒。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1,共6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