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0前言20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缺乏能显示腹膜后间隙的检查设备,腹膜后间隙的疾病一直是诊断的难点[1]。在腹部CT和腹部MR进入临床后,使得医生能清楚了解患者的腹膜后结构,极大地推动了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1-2]。经过40年来诸多学者的研究,腹膜后间隙结构的影像解剖已经较为明了[2],但是很多年轻医生对腹膜后间隙结构的理解仍较为粗糙。对于年轻医生而言,掌握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影像表现和通连关系有助于理解腹膜后间隙的疾病(如肿瘤、感染、炎症、出血等)在间隙之间扩散的方式和途径,帮助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因此,笔者现就腹膜后间隙的影像解剖及临床实践要点进行阐述,以期帮助低年资放射科医生、普外科医生及肿瘤科医生能进一步理解腹膜后间隙结构和疾病的影像表现。
出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651-1654,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