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大量发行铜元,短期内对缓解通货紧缩发挥了积极作用,然则无节制的铸发使铜元沦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工具,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和银钱比价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清中央政府在整顿中由限制、收权到力图对地方造币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具有合理性。但受制于地方权力尾大不掉、动机不纯,整顿的实际效果甚微,从而为民国初期铜制货币跌价埋下伏笔。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1,共7页
Seeker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通货膨胀问题研究(1840—1911)”(项目编号:19CZS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