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抽象性”到“生成性”:刑罚威慑理论的认知视野转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威慑理论将具体的、带有鲜明个性烙印的、动态的威慑效能形成过程抽象成静态的普适性机制,从而忽视了威慑效能形成的行动者间的差异性和即时动态性。生成认知主张认知是具身心智(大脑、身体)与身处环境结构耦合的产物,根据生成认知重新审视威慑效能形成过程,威慑效能不再是封闭于大脑中的对犯罪利弊的抽象的理性权衡、比较、算计,而是具身心智与身处环境动力耦合的即时结果,威慑理论认知视野由此实现了从"抽象性"到"生成性"的转向。这种转向导致了从威慑理念、威慑功能到威慑定位的多元价值取向嬗变。根据转向后形成的"生成视野—威慑理论"可以指导建立个性化预防模式,与威慑理论指导建立的特殊预防模式相比,它更能关切犯罪人的具体情况。
作者 李中良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187,共6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40

  • 1菲利浦·罗斯.《怀特海》.李超杰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24-25.
  • 2P. Godfrey-Smith, "Spencer and Dewey on Life and Mind,"in M. Boden, ed., The Philosophy of Artificial Lif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320.
  • 3D. Skrbina, Panpsychism in the West, 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2005.
  • 4A. N. Whitehead, Modes of Thought,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p. 152.
  • 5A. N. Whitehead, Process and Reality: An Essay in Cosmology, corr. ed., eds., D. R. Griffin and D. W. Sherburn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8, p.3.
  • 6P. Teilhard de Chardin, The Phenomenon of Ma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 1959, p.29.
  • 7王海燕编选.《德日进集:两极之间的痛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 8德日进.《人的能量》,许泽民译,陈维政校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页.
  • 9大卫·雷·格里芬.《复魅何须超自然主义:过程宗教哲学》,周邦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第29页.
  • 10D. i.Griffin, "Panexperientialist Physicalism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vol. 4, no. 3,1997, pp. 24:8-268.

共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