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两代以文章试士,乡、会试首场三篇文字,题目取自"四书""五经",解题需遵循官方所定宋元注解,又需"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明史·选举志二》)。这种科场文体,在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逐渐完备、定型,因其主体部分通常由四组八句两两相对的句子组成,故被称为八股文,又有八比文、制义、制艺、时艺、时文、举业等多种别称。乡、会试虽有三场,除八股文外,还要考诏、诰、表、策等,但三场之中,最重首场,首场八股文的好坏,是能否取得科名的关键。因此八股文可以说是明清时期一般读书人"童而习之"、最为熟悉的文体。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中,马二先生曾有一番宏论,认为"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这里的"文章",指的就是八股文。马二先生这番话虽然迂腐,但也可以反映出八股文在当日士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出处
《文史知识》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