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非遗视角看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的融合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外来节目的引入与网络节目的冲击,观众流失成为电视节目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而非遗类电视纪录片因受众群体狭小更是需要直面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真人秀类电视节目风靡一时,其虽然与纪录片有着不可忽视的共通点,但是节目形态却完全不同,将两种创作方式相结合,进行可行性分析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两种节目形态融合为切入点,分析其内容表达及创新性的传播优势,以期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作者
杨艳君
苏皓男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21年第1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真人秀
非遗传播
融合传播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立霞.
论非遗类节目如何保证内容的真实性[J]
.中国电视(纪录),2013,0(1):70-73.
被引量:8
2
柴昊,赵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策略研究——基于SMCR模型的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5):141-145.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叶鹏,周耀林.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现状、机制及对策[J]
.学习与实践,2015,0(9):115-12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6
1
杨艳君,苏皓男.
非遗类电视纪录片的挑战与应对——基于拉斯韦尔“五W”模式的传播研究[J]
.传媒论坛,2022,5(13):71-74.
被引量:1
2
孟志军.
类型与边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表达[J]
.新闻界,2015(12):37-42.
被引量:7
3
张丽燕.
电视文化类节目中的人文情怀探析[J]
.中国电视,2018(2):90-93.
被引量:3
4
秦杉.
非遗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探索——从《2019非遗公开课》说起[J]
.当代电视,2020(1):23-26.
被引量:6
5
吴穹.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锋绘,2020(6):401-401.
6
刘澜江,吴子璇,石芝萍.
基于贝罗模式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
.中国民族博览,2021(7):90-92.
被引量:1
7
张博文,孟晓辉.
新时代黄河文化元素数字化艺术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67-72.
被引量:10
8
袁建涛.
“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J]
.湖湘论坛,2021,34(5):119-128.
被引量:7
9
陈世华,雷裕静.
情景交融:风景传播的多维审视[J]
.东岳论丛,2022,43(1):40-46.
10
王兴娅.
基于档案视角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中医药院校为例[J]
.兰台内外,2022(8):79-81.
被引量:2
1
袁滨烨,石宽宽.
综艺跨界主持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发展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0):69-70.
2
赵梦桐.
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J]
.花溪,2021(33):0104-0106.
3
石云天.
直播带货:广电媒体发展新路径[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64-66.
被引量:5
4
李景伟.
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发挥主持人效应--以宝应县融媒体中心探索实践为例[J]
.记者摇篮,2021(12):152-153.
5
杨景川.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纪录片的演变与发展方向[J]
.今天,2021(9):291-291.
6
王奋飞,黄煜.
基因、语言与感性:《主播说联播》的“隐形翅膀”[J]
.当代电视,2021(6):106-108.
被引量:2
7
黄银菊,李想.
“乡村采风体验+舞台剧”:脱贫攻坚节目《青春在大地》的模式创新[J]
.视听,2022(1):44-46.
被引量:2
传播与版权
202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