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微信表情包在人际交往中形象构建的作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微信兴起表情包交流成为人们线上交往的新形式,形成了和文字、语音并行的手段。现如今表情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面对丰富多彩的图像,人们在筛选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塑造本身形象的动机。本研究主要采取了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情包在使用过程中是如何塑造了人的形象,得出人们使用表情包存在着完善自身形象和改变自身形象两种动机,同时表情包在塑造形象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塑造功能也是有限的,表情包更多地还是担任了完善自身形象的辅助作用。
作者 吴晓丽
出处 《海河传媒》 2021年第5期55-59,共5页 Haihe Media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网络图像舆论:理论、历史与类型分析”〈编号19YJA860009〉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94

  • 1鲁瑶,吴佳妮.网络表情的传播现状及成因探究[J].经济视角(下),2009,0(11):70-72. 被引量:32
  • 2陈力丹.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J].国际新闻界,2004,26(6):33-35. 被引量:33
  • 3陈先红.论新媒介即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54-56. 被引量:183
  • 4吕新雨.仪式、电视与意识形态[J].读书,2006(8):121-130. 被引量:55
  • 5[美]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 6[美]爱德华·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21页/第87-88页/第88页/第155页.
  • 7[美]詹姆斯·罗尔.《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董洪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5页.
  • 8[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页、第42页.
  • 9Berger, C. R., & Calabrese, R.J. (1975). Some explorations in initial interaction and beyond: To- ward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 munic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 99 - 112.
  • 10Taylor, S.E., Peplau, L.A., &Sears, D.O. (2004). Social psychology. Beijing: Peking Uni- versity Press. PP. 33.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