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元杂剧“楔子”曲牌筛选及其曲律学逻辑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元杂剧"楔子"曲牌大多用【仙吕·赏花时】、【仙吕·端正好】,《北词广正谱》将此二牌定为散板,在"楔子"曲牌板式规律的研究上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传统认为"楔子"曲牌板式并不固定的观点,当予以修正。"楔子"曲牌从性质上看,基本上都是套牌用作"楔子",形式为只曲独用或叠曲自套。【正宫·端正好】、【双调·新水令】本身是套首曲牌;仙吕【赏花时】与【端正好】作为"楔子"专用牌调,二者都有套首曲牌蜕变的痕迹;越调【忆王孙】与【金蕉叶】都源于同名词牌,【金蕉叶】同时也见于南越调引子。"楔子"对于曲牌的筛选遵循曲律学逻辑,以上三类曲牌都指向"楔子"的散板属性。王骥德"北之楔儿,犹南之引曲"之论颇为后人诟病,若以"楔子"与引子皆作散板这一推论来看,王氏所言具有重要的曲律学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 张明明
出处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7

  • 1胡仲实.图腾、神、神话——读《山海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2(1):36-43. 被引量:2
  • 2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M].上杂出版社,1957.
  • 3臧懋循.元曲选[M].中华书局,1958.
  • 4徐沁君编.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C].中华书局,1965.
  • 5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第375—383页.
  • 6郑振铎.《论北剧的楔子》,《郑振铎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28—539页
  • 7解玉峰.《南戏本不必有“套”,北剧原不必分“折”》,《中华戏曲》总第25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 8解玉峰.《元剧“正旦”、“正末”考释》
  • 9宋·李昉.太平广记(卷234,“尚食令”条)[M].中华书局,1961.
  • 10李肇.唐国史补(卷二)[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5册)[C].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