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恶意创造力的缓解以及教育启示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恶意创造力以其具备新颖性特质和普通的伤害行为相区分。相比普通的伤害行为,具有新颖性的伤害行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青少年阶段为个体一生中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个体创造力善恶动机的教育可能会给其带来长期的影响。由于消极的情绪、经历以及人格特质可能会激发个体产生更多的恶意创造力想法。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家长应减少儿童的早期逆境,培养其产生光明三人格。学校方面应加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增强学生自控能力。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减弱消极情绪对其恶意创造力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施行网络实名制,减少青少年运用恶意创造力实施网络欺凌的现象。
作者 赵明哲
出处 《校园心理》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基金 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HBU2021ss03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29

共引文献166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