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思想中隐含着"无是非"及由此引发的悖论等重要问题。在庄子看来,世俗之是非产生于"我"的成心,成心包括人的好恶之情和"知",显发于言辩。针对儒墨名家及世俗的诸多是非,庄子的"无是非"包括"道无是非"和"体道者无是非"两重意涵。体道者以"道无是非"为终极根据,在现实人生中拒绝普遍、统一之是非标准。同时,庄子自觉其"无是非"会陷入悖论困境:"无是非"固然是对"有是非"的否定,但"无是非"与"有是非"这一"无"一"有"在更高层次上复又构成新的是非,即以己之"无是非"为"是",以彼之"有是非"为非。"无是非"悖论形成的根源在于语言本身,一涉言筌,即使是"无是非之言",终不能免于是非。庄子卒以"因"作为消解"无是非"之悖论的出路。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76,共8页
Philosophical 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