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中国70余年的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当属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正式开启的大规模的工业现代化建设。经过近70年的奋斗,以工业化为基础,原本一穷二白的古老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2019年起,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受“双一流”建设卓越研究计划——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项目资助,开启“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并在贵州民族大学等院校机构的协作下,先后完成鞍钢、一拖、洛矿、大庆油田、“三线建设”(贵州)和义乌小商品(制造)市场700余位亲历者的口述史采集,在《宁夏社会科学》等多家杂志的鼎力支持下,推出多期“口述史、集体记忆与新中国工业建设”专题。在本辑讨论中,胡洁以三线建设(贵州)口述史为经验研究资料,述及了三线建设亲历者心理认同的社会建构,梳理出从族群、地域和文化认同向阶层和情感认同转变的历史轨迹;王东美则借助三线建设(贵州)口述史资料,讨论了个体与宏大历史迎面相遇之际,个体的情绪情感和整个身心体验的社会锻造过程,并结合1980年代的“潘晓事件”共同铺陈了情感建构的身心—社会—历史视角。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87-187,共1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