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实践逻辑”视阈下教师“平庸之恶”的生成机制探究 被引量:2

Research on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Teachers’ “Banal Ev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Logic”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与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概念貌似毫无关联,但两者在特定的教育情境当中"相遇"后就显得异常的"亲密无间"了。要想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必要从"实践逻辑"的三种"属性",亦即"时间"的紧迫性、"惯习"的持久性、"场域"的博弈性出发,探究其是如何对教师"平庸之恶"的催生产生影响的,进而揭显教师"平庸之恶"的内在生成机制,并试图以"实践逻辑"三种"属性"的运行轨迹为切入点,从激发教师的道德敏感、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重拾教师的伦理责任等方面提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的可能性路径。
作者 闫兵 孙丽娟 Yan Bing;Sun Lijuan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5,共6页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5

  • 1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11):3-10. 被引量:142
  • 2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1):38-42. 被引量:84
  • 3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1):8-10. 被引量:66
  • 4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6.
  • 5W·卡尔.新教育学[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6.94,113-114,113.
  • 6W·卡尔著.《新教育学》[M].台湾师大书苑,1996年版.第94页第207-208页.
  • 7W·卡尔.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原理[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59、562.
  • 8朱晓宏.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兼评“理论脱离实践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1).
  • 9皮埃尔·布迪尔.实践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24,83,126,102.
  • 10郑金洲.教育理论研究的世纪走向[A].熊川武.教育研究的新视域[C].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44.

共引文献383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